时间:2023/7/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当一些地方的专业合作社还在为壮大自身而努力时,会理县石榴主产区已经成立了“龙头企业+基地+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共享产业格局,高质量解决了生产规模、技术升级、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问题,取得十项产业指标全省第一、七项指标全国第一的喜人成效;

当农产品难卖在市场波动中还时有发生时,宁南县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订单农业模式,蚕桑产业连续17年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凉山也因此成为桑蚕茧国家农产品优势区;

在凉山大地向贫困发起总攻之时,昭觉涪昭现代农业园区、布拖中药材种植园区、喜德沙马拉达铁口生猪养殖场以流转土地收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入股园区建设分股金等方式带来的助农增收明显效益,充分证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园区建设是高质量打赢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立足优势特色释放农村活力

五彩凉山,生机盎然。

油绿的农田连成片;洁白的大棚排成行;还有那各具特色的农家休闲山庄点缀其间……

四季变换中,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缤纷色彩,将山峦跌宕、川水绵延的平方公里大地点缀得分外美丽,映衬出一派五谷丰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兴旺景象。

这就是农业资源大州凉山,成片成带成规模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绿色农业强州的真实写照。

随着脱贫奔康步伐的加快,全州广大农村地区已全面进入以产业兴旺为主的乡村振兴发展阶段。各地立足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打造“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发展“新动能”的总体思路,迅速掀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高潮。

园区里的自动喷灌系统。记者冷文浩摄

通过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场把凉山区域资源优势、要素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深刻变革,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全面推进。

年,凉山州建成了现代农林产业园个,其中,省级产业园5个、州级产业园29个、县级产业园84个。其中园区内贫困户覆盖率达%。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入股园区建设分股金等形式,辐射带动户、7.64万人实现发展产业脱贫,人实现增产增收。

在遍地开花、灵活多样的建设发展中,一大批特色优势明显,增长空间巨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迅速壮大,脱颖而出,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了首批“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凉山州会理县石榴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宁南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下一步,还将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区。

聚焦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兴旺

会东县姜州蓝莓基地。邓中元摄

年底,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划司赴凉山调研,在检查指导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时,对六大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带动基础设施大改善。年底,在各级党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全州通过现代园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6.13万亩、园区3.6万亩,园区内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0%以上,宜机化大棚设施机耕水平90%以上,经济作物机播水平50%以上。

——带动农民收入大提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管理形式,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来更加广阔的创业、就业和增收平台。年,全州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培育农民合作社81个、家庭农场个、新型职业农民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户,使农村成为越来越有活力的创业热土。

——带动特色产业大发展。各地以建设农业园区为抓手,聚焦优质粮食作物、生态畜牧、特色果蔬、桑蚕茧、中药材、花卉、烟草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培育壮大,使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90%以上,单位产出效益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

——带动品牌效益大提升。农产品品牌和电子商务建设,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年,凉山州各级各类园区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创建活动,电商销售收入超过产品收入30%以上,全年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个,在各类展示展销平台推广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个。

——带动应用技术大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州约培训农牧民14.1万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2.8万份,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新招募特聘农技员36名,建成64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每个园区至少与1家州级以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筛选、推广良苗良种,开展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安宁河流域6县(市)良种使用率达%,11个深度贫困县良种使用率90%,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2项以上。

——带动农旅大融合。各地按照“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方式,打造农业主题观光园,不断拓展园区的功能和内涵。

做好要素保障党政支持强有力

实践证明,每个农业园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生产工厂,一个车间,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又是一个示范样板,能对农业区域发展示范带动,加快农产品商品化。

如果说,园区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企业,那么园区的后台就是各级党委、政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就不可能有园区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德昌县巴洞镇在疫情期间有序组织村民采收小葱,保障市场供应。记者冷文浩摄

近年来,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规划为引领,拓展投入渠道,创新运行机制,促进三产融合,走出了一条高位推进的发展之路。

坚持“三个原则”建设园区。一是效益至上原则。各地聚焦优质粮食作物、生态畜牧、特色果蔬、桑蚕茧、中药材、花卉、烟草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90%以上,单位产出效益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二是龙头带动原则。鼓励县(市)大力招商引资,招引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业主大户来带动园区建设。三是科技领先原则。各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进、筛选、推广良苗良种,开展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有力强化了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支撑。

强化“三大保障”建设园区。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目前锁定建设的每一个园区,各县(市)都明确了一个园区、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跨行政区划推进机制,确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各项工作高效率推进,快节奏落实,高水平完成。二是强化要素保障。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州农业农村局、州林草局分别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技术服务小组,整合专业技术力量,按照“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凡是出现技术难题,第一时间到现场研究解决,千方百计确保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创新“三大机制”建设园区。一是创新政策投入机制。州委、州政府出台《凉山州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试行)》,整合近2亿元财政涉农资金对成功创建并认定挂牌的省级、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按相应标准进行奖补。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各类园区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大园区+小业主+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等各类经营体制,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易地搬迁农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园区建设有农户的土地、园区生产有农户的身影、园区效益有农户的股份。三是创新风险防控机制。各县(市)政府大力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小额贷款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生产。

绿色崛起的大凉山,正以园区建设为引擎,朝着由农业资源大州向农业产业强州转变的振兴目标高歌猛进。

生态大凉山绿色好资源

凉山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样,比较优势显著。

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富集。凉山州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最高海拔米、最低米。境内气候类型多样,既有垂直变化,又有水平差异,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带”并存。州西部气候温和、干燥,南部、东部海拔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带有“热带飞地”之称,属南 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8~23℃,全年无霜,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是发展亚热带作物的最佳适宜区之一;西南及中部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温12~17℃,年日照~小时,日 照辐射强,年降雨量0~毫米,冬季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

生物种类繁多,作物优质高产。优越的光、热、水资源,多日照、雨热同季的多样性气候特征,有利多种作物生长需求。有中国南北兼有的高等植物多种,各种生物资源多种,其中植物多种、动物多种、微生物类群0多种,有“川南粮仓”、西南“基因库”之称,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据土地资源详查,现有耕地万亩,林业用地万亩,草原、草山万亩,境内山地占71%、平坝占12%、高原占17%,安宁河谷平原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凉山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土地多万亩。

此外,作为一个农业大州,凉山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也非常丰富。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推进,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当前,凉山州农业产业的工作路径就是按农业“早、优、丰、稀、特、绿”六字经为要,以国、省、州、县四级园区培育创建为体,围绕“大凉山”粮、畜、烟、蔬、果、薯、桑、药、林、花10大产业,借力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建立推进机制,一样一样地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育主体,促融合。(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敏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55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