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6/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年会理卫生院干部花名册

见证会理医疗卫生事业起步与发展

戴耕泓

前些日,偶然从朋友处获悉会理县档案馆里有一份年县卫生院干部花名册,赶紧前去查阅并复印。名册共3页,首页上的内容一下撞入我眼帘。

戴慎初,籍贯江苏镇江,年龄45岁,文化程度军医校医科,曾任医师、主任医师、外科主任、主治医师、外科专员。沈雅玉,籍贯江苏江阴,年龄35岁,文化程度高级护士校,曾任医护员、护士、护士部副主任、医务技士。看着花名册,我很激动,他俩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往事并不如烟,远去的记忆又来到眼前。

我仿佛看到,两位相依相伴的老人医院的亭子、廊道里散步,午后的阳光穿过重重叠叠的三角梅,疏淡地落在他们总是带着慈祥笑容的脸上,银色的发丝在柔和的阳光下闪亮。深紫色的三角梅升腾汇集成瑰丽的云霞,把医院的亭子顶盖得严严实实,风雨不侵。这株三角梅是爷爷在年从云南带回来种下的,当时三角梅是稀罕之物,县城里只此一株。这株三角梅在此生根、发芽、成长、绽放,从弱小到繁盛,医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后,如今,三角梅开得更加灿烂了,医院的发展、壮大和日趋完善。我的爷爷和奶奶,参与并医院的筹建和发展,从此他们把理想与命运都毫医院。

年会理卫生院干部花名册

一、会理卫生院初具规模

我的爷爷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年毕业于北京军医学校大学部医科第17期。到年,医院任外科主治医师。年,爷爷听从家族的召唤,回到镇江,医院任外科主任兼江苏医学院外科讲师。年,江苏省镇江市沦陷。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爷爷不会来到大西南边陲的四川省会理县。经抗日救亡总会委托,民国政府军医署安排,爷爷担任该署外科专科医师,享少将待遇。爷爷与部分同事西迁,在西迁的路上认识了我的奶奶,从湖南一路辗转来到云南,医院工作。年5月,爷爷代表滇缅铁路卫生处,参加中国防疟团已至边境芒市,突接昆明电令撤回。8月,医院退至会理,收治修西祥公路的伤病员。

当时的会理,城郊麻疹流行,死亡率高得惊人,药物奇缺,医、防治力量薄弱,有一所始建于年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署“会理卫生院”,简陋得几乎一无所有。除此,还有一所只有一个医生和几医院,修女修士只能送药、传教。医院医院,虽有了几位中医师和药剂人员,但依然简陋。面对如此严峻、动荡的后方,让人担忧。时逢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和陈方之教授路经会理,他们都是爷爷的老师,他们建议爷爷留在会理。爷爷呈报铁道部和卫生署,经批复同意,医院的药械并入会理卫生院,卫生院人员和药械都得到了些充实。爷爷、奶奶在会理扎下根来,直到退休,与同事医院的发展历程。

年会理卫生院干部花名册

因西南战事,从滇黔前线退下来不少医疗机构,都带有一些药品,重庆来电一律不准人川,人员药械均并入当地卫生院坚持工作,因此留在了会理卫生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教务主任和一位老师,带着两个毕业班到会理,也有一些药品。爷爷应邀义务教课,借卫生院为实习基地,立即率领学生扑灭麻疹,疫情基本消除。从缅甸退回来的英国军医团,带着不少药品器械,准备从西昌飞印度,当时运输困难,他们将药品留赠地方,卫生院又得到一部分补充。会理卫生院初具规模,医院的雏形。

会理卫生院戴慎初像

二、会理卫生院抗战时成绩显著

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并以一部分兵力进入云南怒江西岸地区以后,我国西南对外国际交通线完全被敌人切断。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于是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各国援华物资由印度空运,从会理上空经过,与日本空军经常发生遭遇战。由于战情的变化,美国十四航空队全部进驻昆明。会理卫生院奉命收容美国空军伤病员,开始建立病床。十四航空队的军医主任来过会理两次,检查药械设备和诊疗水平,认为符合要求,并准许向该队昆明库房领取药械。后留驻军医、翻译各一人,专管伤病员的生活事务,医疗工作则落在爷爷和同事身上。昆明库房新补充了四卡车设备和药械,卫生院准领的物资虽不受限制,但运费自理,所以只能保持够用而已。爷爷和同事急需的外国医学书刊和有关医学新闻报道,均由该队向国际处反映,由救济材料库直接寄来。这些文献价值很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寄存了一年,可惜后来被烧毁了。这些宝贵的资料消失殆尽。

抗战十四年,我国人民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老少群众莫不万分喜悦,奔走相告。会理卫生院人员来自各方,又因物价暴涨,生活不易维持,促使大家散伙各奔前程。全院医务人员很快就走了三分之二。爷爷奶奶坚定地留下来,继续为会理的卫生事业奋斗。这时候,美国十四航空队也来搬取医疗设备,原许诺留下的钢丝病床,都要全部搬走,后经交涉,只留下十张和一些零星器械。医院一片空荡凄凉景象。爷爷后来才知道,搬走的这些医疗设备,他们沿途拍卖,当时昆明满街都是美军物资。

奇怪的是,在这以后卫生院又收到十四航空队军医处两卡车药械和书刊,医院的赠品。其军医主任在信上说:医院在战时劳绩显著,已向救济总署呈报,列为该署优先救助单位,今后可直接向救济总署请领药物。可见原从卫生院运走的药械,并非空军司令部决定,实为下面的私自行为。

不久卫生院收到救济总署公函,才知救济总署的主任是宋庆龄女士,副主任是一位英国人,救济物资是各国人民募集的。该组织较大,除卫生材料库外,还有布匹、衣物等库房,并在重庆成立了一所医药新闻处,报导世界医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因重庆印刷条件差,委托美国代办,直到年底才停止寄送。外部援助与内部努力,会理卫生院从困顿中走了出来,得到发展,会理因此成为西康省医药条件较好的地方。

年,会理人民迎来了解放,卫生院实行军管,那份会理卫生院干部名册就是出自于这一年。年会理卫生院纳入地方建制,定名为“会理县卫生院”,年更名为“医院”,会理卫生院、会理县卫生院从此成为医院的前身,而记入历史。

医院内的三角梅

三、医院发展壮大

爷爷率领同事艰苦奋斗,积极与协和医学院的老师和上海、江苏的同事取得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西南腹地落后的交通带来的不便,医院设施,提高医务水平。在药品奇缺、人员奇缺的情况下,爷爷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查阅国外医学资料,大胆创新,冷静分析,很快扑灭了会理解放初期发生的传染病,有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天花和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四种。为阻止西昌的疫情扩散到会理,在爷爷的建议下,交通暂停,有效避免了会理民众受疫情传染。

解放后,医院由解放军接管,爷爷任副院长专管业务。年,爷爷确诊会理县第一例血吸虫病。年,医院的规模较小,约有病床50余张,职工总数50多人,其中医务人员约40多人。外科可以开展中、下腹部手术。若遇到中腹以上手术或疑难手术,就由爷爷亲自主刀或现场指导。爷爷当时已是整个西昌地区的外科学术权威。年,医院院医院正规化建设。在爷爷倡导下,与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合力成立了“抗疫会”,集中了城郊以医疗为职业的人员,开办了短期训练班。这些人员学习防疫和医疗的简单方法,分组下乡开展工作,在扑灭瘟疫的战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到年前,医院的外科技医院的外科技术水平基本相当,各有优势项目。比如,县医院在肝胆外科和泌尿科外科技术的开展方面,医院;医院的颅脑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的开展要领先于医院。当时在西昌地区形成了南北两个医疗中心,即西医院和西昌地区南部的医院。

爷爷从年开始到年退休,历任医院副院长、院长,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带头人的建设。医院的业务技术骨干,还有两位青年人才后来担任了院长职务。医务工作者们前赴后继,筚路蓝缕,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期间,医院入围国医院建设,新修建了住院大楼、门诊大楼和职工宿舍大楼,新购了X光机、彩超机及生化方面的检验设备,使医院上了一个个新台阶。此时的医院医院的业务水平,设有病床余张,医务人员多人,临床科室10多个。医院能开展较高难度的手术,在凉山州内可算是拔尖类的手术。

这份会理卫生院的干部名册,可以说是医院的起点,爷爷奶奶医务事业的会理起点,也是举家从江苏镇江到四川会理的终点。时光不会停驻,我默默地把复印件收藏好,把昨日留存在记忆里。

资料提供

医院办公室会理县图书馆会理县档案馆

参考资料

《戴慎初:医院的历史回溯》《魏启裔:记我的老师——戴慎初老院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戴耕泓(会理县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51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