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攀枝花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新山傈僳族乡面积78.7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近户、余人,其中傈僳族户、多人;拥有5项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和12项县级非遗项目。新山傈僳族约德节、舞蹈“斑鸠吃水”、织布技艺、刺绣技艺和葫芦笙舞先后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傈僳族约德节 “约德节”就是傈僳族的“情人节”。“约德节”有三层含义:一是傈僳族亲朋好友相聚的节日;二是傈僳族结识新朋友的节日;三是傈僳族情人相会的节日。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至十五日,是新山傈僳族人的“约德节”,青年男女们欢歌笑语,通宵达旦。年,该节日被纳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傈僳族舞蹈“斑鸠吃水” “斑鸠吃水”,是新山傈僳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仔细观察,模仿深山中的一种飞鸟——斑鸠,成群结队地从树林中飞出、来到小溪畔吃水嬉戏的热闹场景,编排的舞蹈。村民在跳“斑鸠吃水”时,由葫芦笙手领舞,在葫芦笙悠扬的曲调中不断变换队形,表达他们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结伴跳舞有一定规矩,如兄妹和姐弟不能排在一起,辈分不同的男女不能紧挨。年,该舞蹈被纳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傈僳族织布技艺 新山傈僳族日常穿着自制的麻布衣服。一个纺织技术精湛的傈僳族姑娘,可以使其父母感到荣耀。纺织包括生产——加工——制作三道工序,均是使用傈僳族自制的工具纯手工完成。年,傈僳族织布技艺被纳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傈僳族刺绣技艺 新山傈僳族刺绣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作品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妇女的头饰、上衣、裤子、裙子、背包等都是她们的刺绣作品。傈僳族刺绣源于一个传说:有一位年轻果敢的傈僳族猎手,经常外出打猎,凡是猎获美丽的皮毛,他都要带回来送给心爱之人,他的心爱之人收到这些珍贵的皮毛后怕丢失,就把这些五彩斑斓的皮毛拼凑起来,缝制成衣服,穿在身上。姑娘们对这种衣服爱不释手,纷纷仿制,从此傈僳族姑娘就爱穿这种五彩刺绣服饰。新山傈僳族刺绣区别于其他刺绣的最大特点,是不提前在布上画底图,凭着自己平常的观察和喜好,在脑海中构思图案形状、色彩,凭着想象随意在各类服饰、居家布艺用品上刺绣。年,傈僳族刺绣技艺被纳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傈僳族葫芦笙舞 傈僳族葫芦笙舞是新山傈僳族传统舞蹈,伴随葫芦笙吹奏出来的乐曲翩翩起舞,具有当地民族特色。新山傈僳族使用的葫芦笙均为五管,靠五根竹管组成,竹管的长短非常讲究,根据不同的间高可分为高音、次高音、中音三类,高音笙音色清脆、明亮,次高音笙音色明亮、圆融,中音笙音色柔和、甜美。傈僳族男子在不同的场合,都会拿着自己的心爱的葫芦笙吹奏不同的舞曲,族人们围在一起,跳出不同风格的舞蹈。年,葫芦笙舞被纳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38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