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年6月1日起实施,共有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Ⅰ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贵阳市民间文学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有簪汪古歌、榜郎歌、王阳明传说、水东宋氏传说等。 非遗 Ⅱ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样式,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它主要是通过口头创作方式产生和传播,地域性、流变性、通俗性、程式性等是民间音乐的主要标志。贵阳市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有布依土歌、苗族姊妹箫、广陵派古琴艺术、苗族木唢呐、回旋古乐等。 非遗 Ⅲ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广东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有苗族猴鼓舞、苗族花鼓舞、苗族斗角舞、苗族夫妻舞、苗族抢鼓棒、杨武沟苗族花鼓芦笙舞等。 非遗 Ⅳ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指的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传统戏曲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武术等元素,讲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技术性。流传在贵阳市的传统戏剧有文琴戏、地戏、京剧、木偶戏、阳戏、傩戏等。 非遗 Ⅴ曲艺 曲艺是中国民族民间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本质特征是口头语言进行的说唱表演。它具有民间性、通俗性、一人多角、化出化入、说唱为主、简便易演等特点。 非遗 Ⅵ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它包括传统武术、传统竞技、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等,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贵阳市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布依族铁链械、杨氏太极拳、傩仪刀技、开阳高台舞狮、苗刀武术等。 非遗 Ⅶ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是广大民众创造的各种视觉造型艺术,大体上可分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工艺、民间建筑四大类,包括广泛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域的剪纸、年画、泥人、泥塑、刺绣、编织、风筝、玩具、民居建筑装饰等。贵阳市的代表性项目有簸箕画、剪纸、苗绣、马尾绣等。。 非遗 Ⅷ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术与工艺。包括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织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制盐、制笔、制墨、颜料制备、火药制备、烟花爆竹制作等其他各类工艺。贵阳市的代表性项目有皮纸制作技艺、苗族挑花制作工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青岩玫瑰糖制作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红酸汤丝娃娃制作技艺、辣子鸡制作技艺等。 非遗 Ⅸ传统医药 传统医药主要指中医中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药学,它属于传统民间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学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贵阳市传统医药的代表性项目有白氏骨伤诊疗法、德昌祥“龙凤至宝丹”制作技艺、杨氏消痔消疹膏制作技艺、万应祛痛膏、温氏快速愈骨疗法等。 非遗 Ⅹ民俗 民俗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它蕴藏于民众生活之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民俗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知识、民间信仰等。贵阳市代表性项目有大狗场吃新节、苗族“四月八”、布依族三月三、清镇瓜灯节、苗族跳场、濮越雷神龙灯等。 非遗 “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财富。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至今,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 信息转载自:“文明西青”
|